2021-12-09 11:33
立足新时代 以党建引领慈善工作前进
——新洲区民政局慈善服务中心党支部先进材料
决胜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是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和实现途径。
新洲区慈善会成立于2005年5月,由热心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和有关部门自愿组成全区非营利性公益社会团体,由区民政局管理。2010年,新洲区民政局成立慈善服务中心党支部,与区慈善会实行“两块牌子、一个班子”管理原则,开展工作。
多年来,秉承“聚万众之力,解困者之难,尽社会之责,建慈善之乡”的理念,新洲区民政局慈善服务中心通过持续开展救助活动,充分发挥慈善救助“拾遗补漏、雪中送炭”的作用,先后在区内组织了“爱心银行”、“慈善一日捐”、“不让一名贫困大学生失学”、“慈善阳光班”、“温暖工程”、“抗震(洪)救灾”、“阳光救助”、“慈善助力精准扶贫”、“童享阳光”、“小米助学”、“幸福家园”互助项目等慈善捐助活动,使万千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让慈善理念深入人心。16年来,共募集慈善款物1.99亿元,资助各类困难群众10多万人次,新洲“慈善之乡”享誉荆楚。
而新洲区民政局慈善服务中心党支部一班人,通过制定、完善和落实制度,突出公益慈善理念,使更多会员特别是党员会员,在公益活动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了党员素质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持续增强,为慈善助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起到了“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的作用。
一、以“三会一课”制度为抓手,系统对党的十九大进行全面学习。
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重要论段进行反复学习,在支部中形成精准扶贫,让广大困难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奋斗的目标,让党员干部带头、吸引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通过参加捐赠款物的方式参与扶贫工作。为了拓展扶贫方式、实现款物捐赠精准对接,联系工作实际,支部一班人提出“精准对接、应需服务”帮扶政策,积极组织开展“情牵革命老区、心系留守儿童”、“慈善聚焦精准扶贫,携手共创美好生活”、“助力精准扶贫·慈善情暖新洲”募捐活动,为554名困境留守儿童、1024名全区精准扶贫户、2088名重病重残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慰问金、物资400余万元,通过点滴的关爱让各类受助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市里爱心企业定向支持旧街街5个村脱贫村湾改造,帮扶特困群众再就业,掀起了回报家乡、慈善扶助的新高潮。市里爱心企业定向支持旧街街5个村脱贫村湾改造,帮扶特困群众再就业,掀起了回报家乡、慈善扶助的新高潮。“人民网”、“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均给予了报道。
二、让党群关系密起来,突破乡村振兴的“重点”。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趟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慈善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吸引更多的群众及关心家乡建设的热心人士参与到村社共建中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在省、市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民政局领导下,慈善服务中心开展了新洲区慈善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以展示家乡风貌、亲情乡情为纽带,确立对全区546个村、85个社区、36个农场大队“两委”班子进行“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培训,以村(社)立项、网上众筹的方式,吸引村(社)参与项目建设,遴选群众最迫切、最关注、最急需的公共公益项目作为帮扶项目,给予专项资金配捐支持。通过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使各村社“幸福家园”项目平台注册用户逐步增加,项目筹款也有所突破。公众通过互联网参与乡村建设的社会影响力也逐步扩大,总结了一套“党建引领村社互动”的模式,为慈善组织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贡献了我们的经验和做法。
三、让党旗飘起来,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热点”。
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利用社团组织业务特点,着眼发挥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补充作用。2020年武汉市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爆发的“热点”“焦点”,新洲区民政局慈善服务中心党支部四个人服从新洲区防疫指挥部的统一调配,参与社会捐赠款物的接受,四名党员其中一名党员被区民政局党组调配到安置点值守。三名在岗党员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2140.2万元、物资折价230.1万元,其中向省市总慈善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专门申请救助防疫救助资金866.95万元。所有款物均严格按照区疫情指挥部的要求和爱心企业、人士定向意愿进行及时拨付,支部几个人不分昼夜、住在单位、开展工作、进行值守,实现了疫情结束,款物0结余,为全区疫情攻坚战提供最有力的资金款物保障,得到省市慈善总会的高度肯定。
四、让党徽亮起来,破解因病致贫的“痛点”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路上一只拦路虎。区民政局慈善服务中心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偏远村落病不得、医不起、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相当突出。2015年,支部一班子作了明确分工,入医院、进村社、走访大病患者了解家庭困难,到医保、商保等机构了解大病患者医药费的报销情况,结合区民政局低保中心的医疗保险的报销政策,经过多次拆算、反复评估,拟定了武汉市新洲区阳光救助实施方案。
2015年9月1日,区委、区政府出台《新洲区阳光救助实施办法》,并在全市率先成立“新洲区社会救助基金会”,对区内患有重特大疾病、发生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或肇事责任方无力赔偿、发生火灾造成财产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因暴力倾向精神病人致人伤亡且其监护人无力赔偿,导致超过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给予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该项目一经启动,即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如今,“武汉市新洲区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募集资金6000万元,用于资助因病、因灾致贫群众,至今已救助517人,发放救助资金780万元。
慈善服务中心党支部、慈善会、基金会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任务重、压力大。支部几个人顶住压力,在项目推广过程中,佩带党徽、亮明身份、入医院、进村社宣传阳光救助的政策,推动项目的及时实施,在各街镇施行“地毯式”的阳光救助专项政策宣传。现在在新洲,群众们都知道自己区里有个阳光救助基金,可以帮助他们过渡一下暂时难关,阳光救助为我区困难者再增添了一道防护网,托住了极有可能滑向贫困的家庭。
五、让党员动起来,疏通构建和谐社会的“堵点”
在脱贫攻坚共建小康和谐社会的路上,为让慈善爱心救助带动贫困群众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奔小康之路,支部注重发挥爱心人士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结合春节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情暖万家”活动,为全区5万余名困难群众提供619.35万元的生活帮助,将党和政府及爱心人士的关怀和温暖送达到困难群众家中。
围绕营造困境儿童良好的成长环境,设计开展了“童享阳光”、“一路童行”等帮扶项目,携手爱心企业每年对100名家庭贫困儿童进行定期探访帮扶,按每人3000元的标准发放助养金。争取省慈善总会和劲牌公司的支持,在新洲三中开设“劲牌慈善阳光班”,持续14年,资助特优特困高中学生1950人,下拨生活费540.3万元。2020年疫情过后,针对困难家庭大学生复学难问题,向市慈善会请求“小米助学.筑爱江城”助学项目支持,为258名在校大学生争取到人平5000元救助金,合计129万元。与安利(中国)湖北分公司合作,联合开展“没有院墙的孤儿院”定向捐助活动,每年为40名孤儿发放生活补助,17年来累计发放补助金136万元。开展“关爱女孩”、“彩虹行动”等活动,为计生家庭贫困学生发放学习和生活补助金137.2万元。
通过开展方方面面的活动,再加上慈善服务中心党支部一班人,带着志愿者进村入户了解各街镇实情,收集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的设计项目、四处奔走、开展募捐,改善新洲区的困难儿童的学习环境,解决他们生活上的暂时困难,以解家庭的燃眉之急。
慈善承载着道德与责任,对接着奉献与感恩,汇聚着爱心与力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新洲区民政局慈善中心党支部将以贯彻落实《慈善法》为己任,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新洲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新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